五一臨近,新版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實施將迎來一周年。在科學性、包容性、系統性等方面,全市探索形成了具有鮮明北京特點的垃圾分類新模式。中環潔在著力推動垃圾分類的這件“關鍵小事”上,持續發揮著企業智慧與能量。
望京,作為北京市超大規模街道,常駐人口30萬人,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尤為重要。2020年,中環潔中標北京市朝陽區垃圾分類項目,項目的一部分服務涵蓋望京街道64個居民小區,上百家社會單位。中環潔通過推進創新、智能、精益的管理,開展科學、生動、便民的宣導,增加二次分揀確保廚余垃圾純度,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等措施,切實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水平,不斷探索創新垃圾分類中環潔的“朝陽模式”。
在望京街道的鹿港嘉苑小區,設有一座不一般的四分類垃圾亭,不但垃圾桶維護的干凈如新,而且這組設施配有消殺系統、智能開蓋系統、光伏系統、云數據采集物聯系統······讓垃圾投放更便民,更科學,這是中環潔追求品質服務、精益管理的創新實踐。中環潔服務的望京街道鹿港嘉苑小區,是北京市首次評選出的“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”。
垃圾桶無臭無味,社區環境更友好
垃圾桶配備負離子發生器,同時配置內外循環系統,定向循環,可以極大降低垃圾亭周邊的異味及周邊環境的細菌交叉傳遞。利用負離子有效緩解易腐垃圾腐爛速度,降低垃圾桶內垃圾腐爛產生的異味,對垃圾腐爛滋生的各類細菌進行滅殺。
工作人員在保持垃圾桶外觀整潔的同時,做到垃圾桶邊地面無污水,無異味,無滿溢等現象。中環潔在前端設施投入的創新舉措,大大解決了社區人居環境的衛生安全問題,讓社區環境變得更友好,特別在疫情期間,這座垃圾亭受到眾多居民好評點贊。
2021年起,中環潔在望京街道幾個示范小區建立、運行生活垃圾分類驛站,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。驛站主要承擔小區可回收物收集工作,通過定點收集、預約上門收集的方式,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可回收物收集體系,促進再生資源可回收利用。此外,驛站還兼顧垃圾分類宣傳、現場指導居民分類、廚余垃圾積分兌換等工作。
精細分類,創新激勵,智慧便民
在回收服務上,中環潔提供更加智慧、便民、親民的服務。自主研發智能回收系統,采用智能回收機及禮品兌換、微信提現的分類獎勵機制。根據小區規模、布局和入住戶數設置智能回收機,細化可回收物的分類。垃圾分類督導員對用戶進行垃圾分類宣傳、引導并注冊 (ID/微信注冊)平臺,用戶將可回收物(紙、塑、金屬、玻璃、織物等)、有害垃圾分類投放到對應箱體中,以獲取等值的獎勵積分,獎勵積分可用于兌換生活用品或微信提現。目前,該回收系統在望京街道兩個示范小區運行三個月以來,居民使用平臺注冊率達到80%,參與率可以達到70%,分類正確率達到90%。
中環潔自主研發的垃圾分類智能硬件,可實現用戶注冊、分類交投、稱重、數據上傳、積分獎勵全流程管控。
小區老年人群不用再擔心智能手機操作不習慣、手機屏幕看不清等問題,我們的服務貼心、細致,ID卡(垃圾分類惠民卡)積分獎勵等全搞定。
宣傳方面,中環潔向注冊用戶不定時推送垃圾分類宣傳信息,向居民提供再生資源上門回收業務并宣導分類。通過持續的環保理念宣傳、垃圾分類指導、積分兌換和現金回饋激勵機制,降低垃圾分類回收門檻,引導和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。
目前,中環潔朝陽項目望京街道日均分類收集廚余垃圾可達40噸,廚余垃圾分出率超20%,在全區各街道排名穩居前列。
中環潔通過線上宣傳、守桶督導、進社區學校實地宣講等各種形式做實宣傳引導工作,加大居民的知曉和參與率,讓居民不斷鞏固垃圾分類“是什么、為什么、怎么做”的問題,讓“新時尚”切實轉變為“好習慣”。
《條例》施行至今,垃圾分類逐漸步入常態化,融入百姓生活中。工作如何繼續做實做細做出創新,服務如何升級,將是中環潔持續推進、不懈努力的方向。目前,中環潔已形成“城鄉全域、垃圾分類全鏈、智慧化全周期的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”。中環潔的“朝陽模式”也將緊隨北京的發展趨勢,助力低碳城市建設,創造綠色清潔的未來。